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牧区社会保障体系研究
小类:
社会
简介:
本论文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分析鄂温克自治旗牧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立完善鄂温克自治旗牧区社会保障制度的构想。
详细介绍:
健全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既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是否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标准。牧区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薄弱环节,建立和完善牧区社会保障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加强牧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鄂温克自治旗经济社会率先发展,为建立和完善水平较高、覆盖面较广的牧区社会保障制度奠定了物质基础。本论文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通过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演变历程,借鉴前人的理论研究成果,从研究社会保障的概念、内容和功能入手,分析鄂温克自治旗牧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问题产生的原因,然后结合十七大指导思想确定了鄂温克自治旗牧区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近期和远期目标,并就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险三个主要方面提出建立完善鄂温克自治旗牧区社会保障制度的构想,并从筹措资金、政府组织、管理运营三个方面提出配套性措施。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没有社会的安定,就没有社会的发展,而没有社会保障,就没有社会的安定”。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是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与社会结构转型背景下进行的一场关乎国计民生的革命,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大背景下,通过对鄂温克自治旗社会保障现状的阐述,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成因,并提出完善鄂温克自治旗社会保障建设的构想,推动鄂温克自治旗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最终实现城镇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本论文以财政学、统计学、社会保障学、公共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学科理论为指导,综合采用各种研究方法。在研究方法上,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结合具体数据以定性研究为主。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目前,鄂温克自治旗牧区的社会保障体系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尽管如此,鄂温克自治旗的社会保障体系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且保障范围也不均衡,也只是处在初级阶段。鄂温克自治旗是鄂温克民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在提出完善鄂温克自治旗社会保障建设的构想的基础之上,可以更为方便的应用于实际之中,推动鄂温克自治旗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最终实现城镇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

作品摘要

健全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既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是否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标准。牧区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薄弱环节,加强牧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鄂温克自治旗经济社会率先发展,为建立和完善水平较高、覆盖面较广的牧区社会保障制度奠定了物质基础,但鄂温克自治旗的社会保障体系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且保障范围也不均衡,也只是处在初级阶段。本论文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通过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演变历程,借鉴前人的理论研究成果,从研究社会保障的概念、内容和功能入手,分析鄂温克自治旗牧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问题产生的原因,然后结合十七大指导思想确定了鄂温克自治旗牧区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近期和远期目标,并就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险三个主要方面提出建立完善鄂温克自治旗牧区社会保障制度的构想,并从筹措资金、政府组织、管理运营三个方面提出配套性措施。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朱建堂. 建立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中的问题与对策[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4(3):100~103. 陈银娥. 西方福利经济理论的发展演变[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4):89~95. 景大魁. 大力推进与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构建底线公平的福利模式[J].理论前沿,2007,(18):5~9. 王国军. 现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缺陷与改革思路[J].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2000,(1):120~127. 李永生. 农村养老保险的困境与解决之道[J]. 金融与经济,2006,1:26~27. 郑功成. 加入WTO与中国的社会保障改革[J].管理世界. 2002,(4)41~42.

调查方式

走访、个人交流、亲临实践、统计报表、文件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社会保障源于英文“social security”,又译为“社会安全”,社会保障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英国1601年颁布的《济贫法》(Poor Law)以法律的形式将救济贫困由私人义务(宗教机构、同业行会)转变为社会公共责任,并规定了救济贫民的福利措施;1936年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利货币通论》一书,提出有效需求理论体系和通过国家积极干预经济,实现充分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的主张;1998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阿马蒂•森提出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来自个人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经济学应关注入的权利和能力的提高。充分论证了价值取向对于公共福利的重要意义,把提高社会福利水平看成是政府的主要职责,但政府在制定经济政策时不应只着眼政策的经济激励作用,忽视价值判断,而更应该看到政策取向对于道德建设的影响意义。我国是在1986年六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第七个五年计划中首次使用“社会保障”一词,其定义为:“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采取强制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形成社会消费基金,对由于年老、疾病、伤残、死亡、失业及其他灾难发生而使生存出现困难的社会成员,给予物质上的帮助,以保证其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系列有组织的措施、制度和事业的总称。”郑功成认为,中国经济落后,财力薄弱,城乡及地区差别极大,社会阶层处于急剧变化之中,居民在社会保障方面还未能享有法定的平等权利,现阶段还未具备建立一元化社会保障的客观条件,因此,可以将一元化的制度安排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目标,却不宜作为确定现实社会保障政策的出发点;不少学者认为,鉴于国外一些福利国家近年出现的困境,政府不应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投入太多,目前在我国建立真正全国范围内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不现实的;马利敏等人认为,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及大比例的农村人口决定了现阶段不宜把农业家庭人口纳入养老保险体系,将农民中的纯农业人口纳入全国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在现阶段既不现实,也无必要;陈平认为,在中国这么大的发展中国家搞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根本不可行的。其理由一是经济上不可行;二是将严重削弱中国的国际竞争力;三是违背当前“小政府大市场”的世界改革潮流。他建议建立以家庭的储蓄养老保障为主,民营的医疗保险为辅,社区的社会救济保底,廉价高效灵活多样的社会保障系统,而非统一集中国营低效的社会保障系统。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