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传统农区与现代农区的农民增收问题比较研究——基于人口社会学视角
小类:
社会
简介:
农民增收问题作为“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许多专家学者都给予了一定的关注。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也有责任为新农村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经过长达两年的调研和资料整理,项目组撰写了本篇报告。文中从人口社会学的视角,运用调研的数据和案例对传统农区与现代农区人口结构的现状进行了对比,深入分析了人口结构对传统农区农民增收所产生的影响及原因,最后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从而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详细介绍:
近年来,虽然许多专家学者对农民增收问题都给予高度关注,但是从现有研究来看,大多是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很少。具体而言,在现有的定量研究中,样本容量小,估计效果不理想,且多为统计资料的引用。因此,为了深入了解农民增收的现状,弥补相关研究的不足,自2009年起,我们成立了“夏日乡约”实践调研团,共25支分团,236名同学利用暑假分别对我国的16个省市56个乡镇近78个农村进行了实地调研。调研期间,实践团成员不仅采用发放问卷、访谈、实地考察等方式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数据和真实案例,而且利用自身的优势开展了多种帮农助农活动,引起了一定的社会反响。 通过调研,项目组了解到影响农民增收的现实因素很多,其中包括政府对农村的财政支出、农村的产业结构、农民的就业结构、农民的受教育水平等等。但是,在对两年的调研数据和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分析之后发现,农民的综合素质是影响农村增收的关键因素。因此,本文从人口社会学的视角,对传统农区和现代农区的农民年龄结构、性别结构、文化程度、思想素质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对比发现:相对于现代农区来说,传统农区的人口结构已经严重失衡,其主要表现在青壮年流失严重、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和妇女化、劳动力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和思想保守片面等。 基于此,本文在第三部分着重分析了人口结构对传统农区农民增收产生的影响及原因。本文指出以上因素都与农民增收问题存在正相关的关系,这种关系有其一定的复杂性。首先,青年流失严重阻碍了农村的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人口的老龄化使得农业生产效率低下,从而阻碍了农业的现代化发展,进而降低了农民在农业上的收入;其次,性别结构的失衡,使得农村劳动力未能充分发挥作用;再次,由于教育年限不足和知识结构不合理,引起了农民文化程度低,从而直接限制了农民的就业开拓能力和就业选择能力;最后,学习意识淡薄,思维固化使得农民在技能培训上的认识不足,导致了农民增收难度大。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深入分析,本文在第四部分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合理化的解决措施,通过鼓励大学生毕业后积极投身到农村基层工作中为出发点,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从而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真正解决农民增收难的问题。

作品图片

  •       传统农区与现代农区的农民增收问题比较研究——基于人口社会学视角
  •       传统农区与现代农区的农民增收问题比较研究——基于人口社会学视角
  •       传统农区与现代农区的农民增收问题比较研究——基于人口社会学视角
  •       传统农区与现代农区的农民增收问题比较研究——基于人口社会学视角
  •       传统农区与现代农区的农民增收问题比较研究——基于人口社会学视角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由于多重因素,当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发展相对落后,尤其在传统农区农民增收仍举步维艰,如何实现该地区农民快速增收更是迫在眉睫。 本作品从人口社会学视角分别对传统农区和现代农区的农民增收状况进行分析,找出相同点与不同点,然后针对这些特点以比较研究的方式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找出影响传统农区农民增收的关键因素,并针对所存的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方法科学性:查阅年鉴等文献资料,了解调研地自然环境等情况;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农民增收现状和特点进行调研;运用分类法等方法总结分析,撰写报告。 统计科学性与先进性:采用科学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以图表形式呈现真实案例和数据,简洁地表达信息。 独特性:从人口社会学视角入手,将传统农区与现代农区进行比较研究,与其他研究相比,视角独特,分析立意新颖,取材真实且有针对性。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1.本作品所获得的关于农民增收现状、特点等方面的第一手资料,具有很好的时效性与针对性。2.本作品提出的阻碍传统农区农民增收的劳动力年龄结构失衡、文化程度低、思想水平受限等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和建设性建议,为国家相关部门制定惠农政策、加快农民增收提供一定的参考。3.在实地调研过程中,得到了多家媒体的大力报道,有助于提高社会各界和大学生对“三农”问题的关注。

作品摘要

农民增收问题是“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当前,农民增收困难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如今,传统农区与现代农区的发展呈现了很大的差距,这直接体现在农民的收入水平上。从以往的相关研究中不难发现,政府的农业支出、农村的工业化、农民的就业结构等对农民增收有着很大的影响。为了能够进一步深入地对我国农民增收难的问题进行分析,调研团在2009年和2010年分别对我国的现代农区和传统农区的农民年龄结构、性别结构、文化程度、思想素质和农民增收方式以及效益等问题采取了发放问卷、访谈等方式进行了实地调查。在依托大量真实数据和案例的基础上,本文从人口社会学的视角入手,对传统农区和现代农区农民增收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了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无论对传统农区还是现代农区的农民增收都起着促进作用,而这种促进作用在现代农区更为明显。因此,要想实现传统农区的现代化和农民快速增收,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是其关键所在。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2009年12月,夏日乡约实践调研团获“首都高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称号。 2009年12月,《大学生农村产业经济探索方案汇编》获“首都高校社会实践优秀成果”奖。 2010年12月,本作品获学校“摇篮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

参考文献

[1]宋伟.传统农区企业村庄选址倾向形成的内在机理[J].农村经济,2010(7):66-70 [2]刘奇、靳贞来.应在我国传统农区建立现代农业综合试验区[J].中国发展观察,2009.10:25-29 [3]陈月红、韩步阳.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其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研究——以江苏省射阳县为例[J].农村经济,2007,18(4):21-22 [4]黎宗献.试议人口素质[J].人口与经济,2007.10 [5]刘岳启.农民外出务工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影响[J].统计与决策,2008(14):120-121 [6]蒙永亨、孙良媛.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受阻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改革与战略 ,2006(01) [7]吴浙、徐健剑、吴江.新农村建设与提高农民素质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8(9) [8]王振中.中国农业、农村与农民[M].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2006.6 ……

调查方式

■走访 ■问卷 ■现场采访 ■人员介绍■个别交谈 ■亲临实践 ■会议 ■图片、照片 ■书报刊物 ■影视资料 ■文件 ■集体组织 ■其它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近年来,在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同时,农民增产不增收、增收速度缓慢等现象得到了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他们主要从农民受教育水平、收入结构、农业结构等角度进行了研究。以下仅举部分与本作品有关的且具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问题: 一、从农民受教育水平的角度: 辛岭在《农民受教育水平与农民收入关系的实证研究》(2007)中分析了农民受教育水平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属于定量分析,并进行了地区间的比较。但没有对农民受教育水平的影响因素深入分析,因此提出的政策建议比较宽泛。 二、从农民素质的角度: 朱强在《农民增收与提升农民素质问题研究》(2010)中从农民收入动机入手,反思主流理论与政府政策的不足,并提出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但本文只是定性分析,缺乏有力的数据论证,基本为统计资料的引用。 二、从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 杨辉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及对策分析》(2008)中指出了中国农村人力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最后提出了通过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等途径来增加农民的收入。但本文却忽略了对地域性的差异,并缺乏有效的案例和数据论证。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农区与现代农区的差异表现得越来越明显,而与此相关的地域性专题研究却寥寥无几。相关研究仅侧重部分方面对农民增收问题进行定性分析,却没有考虑到诸如年龄结构、思想素质等因素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同时缺乏有效的数据论证。此外,针对传统农区和现代农区进行比较研究的文章几乎没有,因此,本作品立意新颖,从新的视角对农民增收问题进行了深入地定量分析。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