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校园流行语时尚文化背后学生的心理状态
小类:
哲学
简介:
语言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它折射出当下青少年的文化心理和社会心态。大学生作为思想活跃的一个社会群体,创造出了不少具有大学校园特色的、反映大学生社会心态和价值观的流行语。本文采用《大学校园流行语调查问卷》,对济南长清部分高校的400名大学生做了问卷调查,通过对大学校园流行语来源、社会背景等方面分析,探讨了大学校园流行语的产生、传播的文化因素及大学校园流行语背后的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特点。
详细介绍:
语言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它折射出当下青少年的文化心理和社会心态。青少年学生作为思想最活跃的一个社会群体,在学校这个独特的环境中自然创造出了不少具有大学校园特色、反映青少年精神文化的新词汇和流行语。这些大学校园流行语,以其独特的意象、普遍的知识性、诙谐的趣味性和调侃性,在大学校园内广泛传播,得到同学的青睐。本文通过《大学校园流行语调查问卷》,对济南长清部分高校的400名大学生做了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大学校园流行语的界定、大学校园流行语的来源、大学校园流行语的传播方式、大学校园流行语产生的影响四大方面来谈谈对大学大学校园流行语的认识。以初步探讨大学校园流行语产生于其传播的文化因素及大学校园流行语背后的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特点。 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善于、乐于接受新事物,思维较独立,有个性有主见,喜欢标新立异,推崇“前卫”、“另类”,有强烈的批判精神。有较强人权意识和法律意识,敢于打破陈规陋习,鄙视遗留下来的封建礼教,懂得用法律保护自身权益,大胆争取个人的隐私权。同时,较之以往青年,义务教育这一政策给与了当代青年更高的知识文化水平,形成他们做事讲究实效,有自己的原则的作风。但是由于知识面过宽,导致吸收的信息太过复杂,对信息的认识较肤浅,对信息的真伪善恶难以辨别,上进心不强,在自我定位上也出现了明显误区,有时便会无所适从,难以树立远大、坚定的理想信念。同时又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个人为核心的趋向明显,集体主义精神淡化。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大学校园流行语是对现代校园生活的反映,是一种比较有代表性用语方式,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通过日常积累、网络搜索、查阅期刊和发放问卷调查等方式大量收集近几年大学校园中产生的流行语,主要针对大学校园流行语的界定、语义分析、产生的基础、影响四大方面来谈谈对大学校园流行语的认识。以初步探讨大学校园流行语产生及其传播的文化因素,并以此探讨大学校园流行语背后的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特点。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本文试着拓宽视角,从社会亚文化的角度来阐释大学校园流行语现象;且利用笔者学习生活之便,深入济南长清部分高校,对校园流行语现象进行实地考察。首先,我们对校园流行语的内部构成做出一个直观的认识;继而,采用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流行语的社会调查,渐次分析性别、专业等因素对大学校园流行语具体分布和使用的影响。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社会调查法、定性与定量分析法、统计法、归纳与演绎法。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大学校园流行语是一种在校园特定的环境中广为传播的使用语言,是语言变异的一种形式,有地域方言的特点,也有社会方言的特点,言简意赅,隐含较强的感情色彩。本文着重探索了大学校园流行语的现状,并分析了其产生来源以及社会影响,并对大学校园流行语的引导发展给出了建议,对现代社会的发展、对现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对现代汉语词汇的构成有一定的影响,而且能反映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

作品摘要

语言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它折射出当下青少年的文化心理和社会心态。青少年学生作为思想最活跃的一个社会群体,在学校这个独特的环境中自然创造出了不少具有大学校园特色、反映青少年精神文化的新词汇和流行语。这些大学校园流行语, 是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心态和部分价值观,并以其独特的意象、普遍的知识性、诙谐的趣味性和调侃性,在大学校园内广泛传播,得到同学的青睐。本文通过对大学校园流行语来源、社会背景、传播方式、影响、所反映的青少年心理现状等方面分析,探讨了大学校园流行语的社会学意义。 本文通过《大学校园流行语调查问卷》,对济南长清部分高校的400名大学生做了问卷调查,通过对大学校园流行语来源、社会背景、传播方式、影响、所反映的青少年心理现状等方面分析,探讨了大学校园流行语的社会学意义,以初步探讨大学校园流行语产生于其传播的文化因素及大学校园流行语背后的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特点。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1]金盛华.社会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8月 [2]王如辰;大学大学校园流行语的特征及规范[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3]胡静;大学校园流行语的社会学意义透析[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4]张晓勤;张学会;南宁市高校流行语的使用状况[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5]李君;大学大学校园流行语新探[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6]李雄鹰;范秀娟;高校大学校园流行语现状调查及分析——以兰州大学为例[J];理工高教研究;2008年05期 [7]胡利群;语言时尚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J];当代青年研究;2009年05期 [8]丛丽;刘剑锋;大学生言语社区流行语述评[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9]杨小华;大学大学校园流行语中的模因现象探析[J];社科纵横;2009年08期

调查方式

本文通过大学校园日常积累、网络搜索、查阅大众期刊和发放问卷调查等方式大量收集近几年大学校园中产生的流行语。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根据研究发现,国内外对流行语的界定不一,但一般都认为青少年是流行语最主要的创造者和最热心的使用者、传播者。基于这一点的共识,本文试图深入济南长清部分大学校园,从学生们的言语实例收集、汇总、分析入手,对校园特色言语模式进行实地调查,探寻大学校园流行语的具体分布和使用情况。 从语言的发展规律来看,语言从来都是一个有生有灭的动态体系。时下,我们正处于一个开放、变革的时代,包括语言在内的文化意识、思想观念的转型、扬弃、发展,就不可避免地日新月异。其中,如饥似渴吸纳新知识、较少受固有观念束缚的大学生,理所当然会成为更简洁、生动、多元甚或幽默及调侃的新语言风格的创造者、尝试者与追随者。就个人的成长大多会经历叛逆、盲从、反思、成熟的规律来看,我们也应该相信,随着大学生自身文化修养、心理知识的提升,会逐渐学会甄别什么是文化创新、什么是文字垃圾,最终保留并进入我们当代大学生人生词典的不会是空洞、矫情、鄙俗的语言,而会是巧妙智慧而不失平实庄重、新奇时尚而不失理性传统、幽默调侃而不失人文关怀的新语言。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