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试论艺人话本与文人话本的差异——以《宋四公大闹禁魂张》与《神偷寄兴一枝梅》为例
小类:
社会
简介:
本文以“三言”中的《宋四公大闹禁魂张》和“二拍”中的《神偷寄兴一枝梅》为例,以创作主体身份的不同为切入点,同时结合接受对象的审美心理、接受方式及接受场所等特定的文化生态环境,从故事叙述、人物形象和主题内容这三个方面对艺人话本和文人话本进行了比较,认为艺人话本以故事情节为主,重点放在故事的“奇”上,相对忽略了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主题内容的揭示,而这三者在文人话本中并驾齐驱,“文心”与“里耳”交融汇合。
详细介绍:
近几年来,有关“三言”“二拍”的研究无论是在话本的思想内容方面还是艺术技巧方面都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并呈现出一种多元化、深层化的研究趋势,如胡士莹的《话本小说概论》、谭正璧的《三言两拍资料》、王庆华的《话本小说文体研究》等。但是目前学界对话本小说的研究基本上是在静态的文本层面上进行的,忽略了话本小说从“说话”伎艺发展成为一种书面文体的过程中所特有的文化生态环境;其次,绝大多数的研究将“三言”和“二拍”视为一体,很少有以具体篇目为例对文本进行全面深入的解读;再次,作为对比研究,多数研究对象的文本性质不具有鲜明的区分度。 本文即立足于此,以宋元时期的艺人话本《宋四公大闹禁魂张》和明清时期的文人话本《神偷寄兴一枝梅》为例,结合两者各自特定的文化生态环境,以创作主体身份的不同为切入点,同时结合接受对象的审美心理、接受方式及接受场所等特定的文化生态环境,从故事叙述、人物形象和主题内容这三个方面对艺人话本和文人话本进行了比较,认为艺人话本以故事情节为主,重点放在故事的“奇”上,相对忽略了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主题内容的揭示,而这三者在文人话本中并驾齐驱,“文心”与“里耳”交融汇合。 通过对题材相似的具体作品的比较来揭示文人话本和艺人话本在故事叙述、人物形象塑造以及主题内容方面的差异,这不仅有利于深入解读这两篇作品,而且有利于生动展现艺人话本与文人话本各自的文化精神,对话本小说的具体深入研究有一定意义。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以“三言”中的《宋四公大闹禁魂张》和“二拍”中的《神偷寄兴一枝梅》为例,以创作主体身份的不同为切入点,结合接受对象的审美心理、接受方式及接受场所等特定的文化生态环境,从故事叙述、人物形象和主题内容这三个方面对艺人话本和文人话本进行比较,展现出艺人话本与文人话本各自的文化精神。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有关“三言”“二拍”的研究已取得很大成果,但目前学界对话本小说的研究基本是在静态文本层面上进行,忽略了话本小说从“说话”伎艺发展成为书面文体的过程中所特有的文化生态环境;其次,多数研究将“三言”、“二拍”视为一体,很少以具体篇目为例进行解读;再次,多数对比研究的文本不具有鲜明的区分度。本文立足于此,以《宋四公大闹禁魂张》和《神偷寄兴一枝梅》为例,结合各自特定的文化生态环境从不同层面进行对比分析。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通过对题材相似的具体作品的比较来揭示文人话本和艺人话本在故事叙述、人物形象塑造以及主题内容方面的差异,这不仅有利于深入解读这两篇作品,而且有利于生动展现艺人话本与文人话本各自的文化精神,对话本小说的具体深入研究有一定意义。

作品摘要

本文以“三言”中的《宋四公大闹禁魂张》和“二拍”中的《神偷寄兴一枝梅》为例,以创作主体身份的不同为切入点,同时结合接受对象的审美心理、接受方式及接受场所等特定的文化生态环境,从故事叙述、人物形象和主题内容这三个方面对艺人话本和文人话本进行了比较,认为艺人话本以故事情节为主,重点放在故事的“奇”上,相对忽略了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主题内容的揭示,而这三者在文人话本中并驾齐驱,“文心”与“里耳”交融汇合。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一:古籍(作品) [1](明)冯梦龙:《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春风文艺出版社,1994 [2](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春风文艺出版社,1994 二:专著 [1]胡士莹:《话本小说概论》,中华书局,1980 [2]谭正璧:《三言两拍资料》,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3]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4]杨义:《中国古典小说史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5]林岗《明清之际小说评点学之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6]王庆华:《话本小说文体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三:论文 [1]傅承洲:《艺人话本与文人话本》,《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2] 程国赋:《论三言二拍嬗变过程中所体现的文人化创作倾向》,社会科学研究,2004年02期 [3]李晓晖:《20世纪以来宋元“说话”研究回顾》,明清小说研究,2008年第1期 [4]许霁;杨蕾:《“三言、二拍”中的侠》,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8年03期 [5]吴建国:《〈三言〉、〈二拍〉与雅俗文化选择》,中国文学研究,2000年02期 [6]李志霞:《关于〈二拍〉思想倾向的再审视》,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调查方式

自行查阅相关书报刊物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目前,话本小说的研究在思想内容与艺术技巧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主要表现为: (一)思想内容研究 白莲《宋元话本中市井细民的言说与道德认同》认为婚姻恋爱和公案断狱是话本小说的主要题材,几乎占了宋元话本的半数以上。李志霞《从“三言”看冯梦龙思想的复杂性》认为《二拍》通过对世态的描摹,反映出市民阶层的社会及心理要求,体现凌濛初比较进步的世界观。 (二)文体形态研究 胡士莹在《话本小说概论》中把宋元话本小说的体制形式细分为六大部分:题目、篇首、入话、头回、正话、篇尾。王庆华《话本小说文体形态研究》认为“三言”中的明后期作品和“二拍”的文体形态表现出鲜明的案头化、规范化、文人化特征,形成一种成熟、定型的文体形式,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表明话本小说文体形态已经完全独立。 (三)美学特征研究 张兵《话本小说的美学特征》认为宋元话本小说的美学传统具体表现为:体制全、故事奇、结构巧、人物新、语言俗。傅承洲《文人创作与明代话本的文人化》认为明中叶以后,以冯梦龙、凌濛初为代表的一批文人参与整理和创作话本小说,将他们的思想、生活、文化修养、审美情趣等等杂糅到话本小说中去,对话本小说的繁荣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叙事艺术研究 纪德君《宋元小说家话本的叙事艺术探绎》认为宋元小说家话本的叙事艺术经验归结起来主要有四点:真实性、传奇性、戏剧性和趣味性。杨义《文人与话本叙事典范化》指出话本小说的叙事特征主要体现为:散韵交错的叙事文体,颠倒悖谬和无巧不成书的叙事模式。 (五)人物形象研究 谢桃坊《论宋人话本小说的市民女性群像》认为宋元话本小说刻画了一群大胆勇敢的市民女性群。关于宋元话本小说女性个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璩秀秀、李翠莲、周胜仙等几位突出女性身上。 (六)语言艺术研究 朱迪光《艺人说话与宋元话本散韵兼用的叙述特点》认为宋元话本小说继承了前代的民间文学散韵兼用的叙述方式,并有所提高。李淑霞《〈清平山堂话本〉动态助词研究》从语言学的角度指出了宋话本语言的语法功能和句法结构。 但是目前学界对话本小说的研究基本上是在静态的文本层面上进行的,忽略了话本小说从“说话”伎艺发展成为一种书面文体的过程中所特有的文化生态环境;其次,绝大多数的研究将“三言”和“二拍”视为一体,很少有以具体篇目为例对文本进行全面深入的解读;再次,作为对比研究,多数研究对象的文本性质不具有鲜明的区分度。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