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城市居家社会化养老模式研究与设计
小类:
社会
简介:
本作品在分析已有养老模式的优势及局限基础上.综合国情我们提出在大中城市的区或县市建设养老服务统筹中心和配套的服务运行平台,构建一种“城市居家社会化养老模式”,即以政府为主导,以完善的网络服务系统和社区为平台,以包括企业在内的各种服务单位为依托,通过企业化的运作方式,将包括政府、企业和志愿者在内的老人服务社会资源高度整合起来,为社区内的老人服务。
详细介绍:
通过深入分析现有养老状况,现有社会化养老模式背后有两股力量发挥着作用,即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政府拥有政策制定、福利发放等权力,市场拥有流动资金、专业人员等资源。它们从两个不同方面共同影响着社会化养老现状。两股力量相互独立,却又相互作用和依赖,缺一不可。 而现阶段我国养老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社会化养老模式没有充分发挥其潜力,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政府、市场资源的整合度不高。具体而言,一方面,民办养老机构采取市场化运作,没有获得足够的政策支持和引导,所以机构资金短缺、运营不规范,入住费用高、条件苛刻,致使那些真正需要帮扶的“失能失智”老人不能享受到服务;另一方面,国办养老机构和社区养老采取政府投资、建设、运营包干式办法,很少吸纳民间资本,面对庞大的老龄人群,各级财政都无法解决面临的资金困境。 将政府资源、市场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构建完善的社会化养老能够实现政府和市场的双赢,是解决“养老难”问题的首选方式。但是,在现有社会化养老模式中,由于中国人地矛盾严峻、经济尚不发达,整合政府和市场资源只能够实现机构养老服务质量改善、价格监督调控和功能定位引导,以圈地起楼、大量资金划拨为前提的机构数量增长空间很小。与机构养老不同,居家养老可以利用老年人居家条件,在解决养老空间问题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能够有效地避免大规模修建养老机构、扩张床位带来的土地、资金不足问题。因此,以居家养老为着力点,科学利用高度整合的政府、市场资源能够快速、经济、有效地解决“养老难”问题。 由此,我们提出在大中城市的区和县市建设养老服务统筹中心和配套的服务运行平台,构建一种“城市居家社会化养老模式”,即以政府为主导,以完善的网络服务系统和社区为平台,以包括企业在内的各种服务单位为依托,通过企业化的运作方式,将包括政府、企业和志愿者在内的老人服务社会资源整合起来,为社区内的老人服务。 与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相比,“城市居家社会化养老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概念具有以下三点优势:第一、政府实行引导和监管,对进入服务领域的公司都有严格的准入和定期考核机制,保证了服务的质量和安全;第二、消除了机构床位欠缺对老年人寻求养老服务的限制,让老年人在家中接受专业服务,不需要离开熟悉的人际关系网去面对陌生机构环境;第三、吸纳非政府资本、组织和志愿组织等多方力量参与老年人服务,服务的灵活多样。同时,也为有能力的老人提供了参与社会服务的途径,使他们能通过服务社会实现“老有所为”。

作品图片

  • 城市居家社会化养老模式研究与设计
  • 城市居家社会化养老模式研究与设计
  • 城市居家社会化养老模式研究与设计
  • 城市居家社会化养老模式研究与设计
  • 城市居家社会化养老模式研究与设计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目的:针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特点,提出能够根本解决我国城市老龄特殊问题的新型养老模式。 基本思路:以湖北省为例,以小见大,列举出全国性的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问题。指出现行养老产业发展瓶颈的本质成因。从而提出了将社会资源和市场资源高度整合的“城市居家社会化养老模式”。通过运营程序、组成部分两个方面系统详细的介绍该运行模式。并通过模拟运营指出该模式具有可行性。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先进性:该作品是基于2010年全新的实地调查数据、文献结果进行撰写的,具有时代性; 科学性:调查过程严谨、专业,数据完整,资料丰富;作品在后期通过了模拟运营证明新模型具有实际操作性; 独特之处:突破了已有探索只从政府介入或市场运作其中一个方面来解决养老问题的局限,从对政府和市场进行资源整合的角度进行探索。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作品内容,就普通老年人而言,能使他们在对适用养老模式进行选择时,有一个公正、客观、科学的依据,帮助其进行利弊分析;就政府而言,客观的养老现状描述,能够使其从中反思现有养老问题,从而进行政策上的弥补和新方式的探索;就市场而言,政府和市场进行资源整合新理念的提出,能够使他们看到养老发展在后续阶段,对市场资源参与的迫切要求,从而抓住机遇,积极投身到养老产业和养老事业的发展中去,进一步带动经济的发展。

作品摘要

中国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2009年内地60岁以上老龄人口已超过1.67亿,占总人口的12.5%。机构养老的床位不足和巨大的资金消耗带来的供需不平和和财政压力在短时间内无法得到缓解;单纯的无社会依托式的家庭养老,虽然耗资量少,却也不符合由计划生育政策和经济体制变迁带来的越来越明显的空巢趋势;社区养老缺乏专业的工作人员与运作系统,有名无实。故现有的家庭、社区和机构养老模式已经难以应对愈演愈烈的“白发浪潮”。因此, 结合中国以家庭为核心的传统文化背景,我们需要寻求的就是一种将居家养老和社会支持相结合的养老模式——“城市居家社会化养老模式”,即以政府为主导,以完善的网络服务系统和社区为平台,以包括企业在内的各种服务单位为依托,通过企业化的运作方式,将包括政府、企业和志愿者在内的老人服务社会资源高度整合起来,为社区内的老人服务。该模式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与传统的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相比,居家养老社会化模式更具有主动、灵活、方便等特点,并能较大调动市场资源,减轻政府负担。对解决我国的老龄问题有深远意义。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祝进文、徐欧露、朱颜、刘心怡,《城市居家社会化养老模式探索》,【J】,企业技术开发(下半月版),2011年2月,p:40-41; 朱颜、刘心怡,《中国现行养老模式弊端探析》,【J】,现代企业文化,2011年2月。

参考文献

(1)徐林玲,居家养老的现状及发展,【J】,《法制与社会》,2009,6(下) (2)周战超,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双月刊)》,2007年第1期 (3)曾毅,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二高三大’特征及其对策探讨,【J】,《人口与经济》,2001,5 (4)黎民,胡斯平,中国城镇机构养老及其模式选择——以广州为实例的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09年第1期 (5)张良礼,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构建及规划,【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6)穆光宗,中国都市社会养老问题:以北京为个案,【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7)赵立新,社区服务型居家养老的社会支持系统研究,【J】,人口学刊 ,2009年第1期) (8)赵立新.论社区建设与居家式社区养老,【J】,人口学刊,2004年第3期. (9)张晓霞.社区居家养老问题调查.【J】,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11月 (10)姚远.从宏观角度认识我国政府对居家养老方式的选择[J].人口研究,2008年2月.

调查方式

对湖北省武汉市,宜昌市,荆州市,十堰市,襄樊市,孝感市,黄石市等市,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调查方法:了解城市居家养老现状、意愿和需求;了解城市机构养老情况;了解城市社区参与居家养老服务情况。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目前国内关于养老现状及模式的研究已较为成熟全面。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公共卫生、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等领域。 其中,针对机构养老的研究主要涉及三个方面:选择机构养老的原因、机构老人的生活状况以及养老机构的供需情况与发展前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研究包括:邓颖,李宁秀等人认为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月基本生活费用、生命质量、社会功能、心理功能都是影响老人养老模式选择地主要因素。翟德华,陶立群说通常我们认为 ,年龄越低、收入越少、健康状况较好、子女状况及居住环境较好的老人倾向居家养老。反之则倾向机构养老。戴静,刘协和等认为老人生活质量受日常生活能力、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认知功能等因素的影响。李芹,孙艳艳表明入住民办养老院的老人满意度较高。吕新萍分析了当前中国养老院老人的生活及精神、心理需求,指出这些老年人的需求的出现不断推动着中国养老机构走向专业化的道路。关于社区居家养老的研究较有代表性的有:胡月通过调查发现,居家养老是最符合老年人意愿的、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为外围、以养老制度为保障的居家养老体系,也是将来发展趋势。王艳芳,冯志涛2009年的研究发现老年人的个人特征、家庭特征以及健康特征是影响城市社区居家养老需求的因素。对于社区供给能力,在现阶段认为主要的困境和难题在于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居家养老社会化程度不够,投资主体单一,资金投入不足;社会化居家养老工作运行机制不够健全和完善,居家养老服务资源缺少整合;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及从业或参与人员专业化水平不够。 国外对机构养老的研究更多地包含在社会福利政策领域。在社区居家养老方面,因各国实际情况不同,老年社区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需要改进之处也有不同的体系。Anne Doyle在1997对美国家庭医疗补助和社区服务计划(HCBS)进行了系统研究。M.弗里德曼提出了美国老年人社区服务需要改进的三个方面。Christine Milligan1998年研究了英国社区机构、服务供给的变化及其带来的影响。澳大利亚Denise Cloutier-Fisher通过2000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公众资助的长期照护体系的社区照顾和机构照顾出现了重新平衡的现象。。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