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三位一体”解决农村客运问题的可行性探究--基于重庆25个乡镇地区的调查
小类:
社会
简介:
在重庆现处的自然社会环境下,农村客运完全依赖公交车还比较困难。所以,摩托车和面包车在农村仍有生存的空间与活力。通过三种交通工具相互配合,各尽其职,发挥自身特长实现农村客运的和谐运行。既可以带动重庆本土汽车、摩托车产业发展同时能方便村民出行,也是对民生问题的关注。
详细介绍:
“三位一体”解决农村客运问题的可行性探究 ——基于重庆市25个乡镇地区的调查 一、课题研究背景 2008年11月7日,重庆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农村客运发展的意见》(渝府发〔2008〕112号)。出台该《意见》是针对重庆市农村客运发展较为滞后的现状:全市共有897个(乡),9986个行政村,已通公路的镇(乡)874个,已开行客运班车的镇(乡)851个,已通公路的行政村7395个,已通达客运班车的行政村4251个,除仍有部分镇(乡)、行政村未开通公路外,已通公路的镇(乡)、行政村客运车辆通达率分别为 97.4 %、57.5%;农村客运由于受基础条件差、运行成本高等因素影响,有路不通车、通车常中断等问题大量存在,农民群众乘车难、出行难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好转,重庆市农村客运发展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西部地区也处于相对落后状况。 该《意见》也提出了农村客运班线发展目标。从2009年开始到2012年,未来4年新增农村客运线路1400条,投入农村客运车辆5000台,座位数70000个。其中乡镇至乡镇、乡镇至行政村、行政村至行政村的农村客运线路为发展重点,将新增农村客运支线1354条,支线车辆4300台,座位数56500个,平均每年新增投入车辆860台,座位数11300个。农村客运站点建设目标:全市各中心乡镇基本建成五级以上(含五级)客运站,其他乡镇建有五级客运站或简易车站,通客运车辆的行政村建有候车亭或招呼站。 “十一五”规划前四年全市新建乡镇客运站187 个、招呼站427 个,开通农村客运班线2113条,投入农村客运车辆9912 辆,乡镇、行政村客车通达率分别为98.1%、64.6%。 可见,由于我市农村人口比重较大、居住分散以及农村交通建设基础差、起步晚等原因,全市广大农村特别是山区、边远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客运发展滞后,供给能力不足、服务水平不高、行业运营粗放、安全管理薄弱等问题仍然存在,即使村村通了水泥路,要实现村村通公交车还比较困难。农村群众“出行难、出行贵、出行不安全”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阻碍和制约了全市新农村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 我们针对行政村到乡镇以及行政村到行政村这一段道路建设及交通工具使用情况,提出农村客运“三•三模式”。农村客运“三•三模式”指的是为规范重庆农村特别是乡镇与行政村地区的交通管理,结合重庆农村地理道路环境及农村客运现状而制定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出解决农民群众出行问题的一套可行性方案。其中第一个“三”指的是乡镇到乡镇、乡镇到行政村、行政村到行政村这三个道路通向以及农民群众“出行难”“出行贵”“出行不安全”这三个实际问题;第二个“三”指的是三种交通工具,即目前正在试点大力推行的公交客运车辆,存在于行政村之间短期不可代替的摩托车(包括三轮摩托车),以及适应农村出行的长安车。基于重庆农村地区目前的交通道路状况,只有将前面所提到的三种交通工具有机的结合并进行相应管理,与三个实际问题相整合,才能因地制宜的解决农民群众的出行问题,促进农村各项发展。 二、研究方案 1.研究目标、主要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研究目标:探究农村客运“三位一体”运行模式的存在及其现实意义。 主要研究内容: (1)重庆农村客运的现状及存在的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 (2)重庆农村道路特点及农村公交客运车试行中出现的问题。 (3)农村人、车、路的管理。 (4)长安车对农村道路的适应性分析。 (5)公交车、长安车与摩托车和谐运行的可行性。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对重庆乡村公路摩托车及其他车辆运行存在问题的解决。 (2)对农村地区三种交通工具进行规范管理。 2.主要创新点 重庆农村大多位于山区,山高坡陡,路面狭窄,道路情况复杂,部分农村居住较为分散,出行多为短途与赶集冷热路线等,公交客运车在这一方面没有太大优势,所以像长安车这种灵活性车辆就有其存在的必然。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道路完善,农民以车代步是一种趋势,而目前摩托车是首选,所以,将公交客运车、长安车与摩托车三大交通工具因地制宜地结合并发挥其各自作用有助于解决农民“出行难、出行贵、出行不安全”三大问题,即农村客运的“三位一体” 运行模式。 三、研究过程 前期准备: 小组成员查阅相关资料,讨论协作制定了调查问卷(附),问卷设计为封闭问题和开放性问题两类题型。分为三个问题:一大类问题是涉及到当地道路状况;二大类问题是关于当地的交通工具使用情况;三大类是开放问题,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调查进行: 小组预期去50个乡镇进行调研,由于时间和精力限制,小组成员根据重庆地形特点选取了十五个具有代表性的乡镇:渝北区玉峰山镇、石坪镇,巴南区安澜镇、南彭镇,江津区双福镇、杜市镇、贾嗣镇,长寿区海棠镇,荣昌县双河镇、安富镇,涪陵区白涛镇,梁平县碧山镇,壁山县河边镇,沙坪坝区歌乐山镇、虎溪镇并深入到村进行调查,通过和当地村民交谈并发放问卷收集到相关信息。 结果统计: 在此次问卷调查中共发出问卷350份,回收到有效问卷300份,回收率达到86%通过统计得出数据。 四、研究成果(论文摘要) 一、农村“三位一体”客运模式的涵义解读 农村客运“三位一体”运行模式指的是为规范重庆农村特别是乡镇与行政村地区的交通管理,结合重庆农村地理道路环境及农村客运现状而制定的三种交通工具协调并存的运行方式。其根本目的是在于提出解决农民群众出行问题的一套可行性方案。农村客运“三位一体”运行模式与三个实际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即是乡镇到乡镇、乡镇到行政村、行政村到行政村这三个道路通向,以及农民群众“出行难”“出行贵”“出行不安全”这三个实际问题。农村客运“三位一体”运行模式中的“三位”指的是三种交通工具。即目前正在试点大力推行的公交客运车辆,存在于行政村之间短期不可替代的摩托车(包括三轮摩托车),以及适应农村出行的面包车。三者的和谐运行形成有机的统一体。所以,将公交客运车、长安车与摩托车三大交通工具因地制宜地结合并发挥其各自作用有助于解决农民“出行难、出行贵、出行不安全”三大问题,即农村客运的“三位一体” 运行模式。 二、农村“三位一体”客运模式的合理性分析 公交车、长安车与摩托车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农村客运“三位一体”运行模式的存在是与重庆农村三个实际问题相联系,旨在解决村民的出行问题。因此,农村客运“三位一体”运行模式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一)农村“三位一体”客运模式适合重庆农村现状 (二)三种交通工具各有所长,适应不同道路 (三)农村“三位一体”客运模式是村民的自主选择 三、“三位一体”客运模式对农村经济的拉动 农村“三位一体”客运模式是三种交通工具协调并存的运行方式。它的存在除了适合农村实际情况外,还有极强的经济拉动意义。 (一)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帮助农村车主增收 (三)带动摩托车和面包车的销售 四、“三位一体”客运模式推行的可能困难 “三位一体”客运模式要求公交客车、摩托车、微型客车(面包车)三者有机结合,发挥各自特长,各尽其职,实现农村客运的有序、高效。但这一模式的推行还存在一些现实困难,其主要表现在: (一)摩托车和微型客车的安全性不高 (二)农村公共交通工具站点设置欠缺 (三)公共交通工具的服务有待提高 (四)政府监管力度不够 “三位一体”的农村客运模式是我们针对重庆农村地区的现状提出来的。农村客运客观存在上述种种问题。但是有了问题应该“疏”而不是“堵”,通过完善相关配套措施,使“三位一体”这种农村客运模式,能够良性运行,真正给村民带来方便。 五、完善“三位一体”客运模式的对策 (一)增强该模式的安全性 1.完善制度保障 2.加大监管力度 3.提高村民的安全意识 (二)推进该模式硬件设施建设 1.加强农村道路交通网建设 2.完善车型设计 3.设立农村公共交通工具站点和警示牌 (三)提高该模式服务质量 1.发挥摩托车和面包车机动灵活的特点。 2.增强车主的服务意识。 一言以蔽之,“三位一体”模式解决重庆农村客运问题,是一个社会发展阶段性的产物。它是在城乡二元结构背景下,受自然条件和社会发展双重制约下解决农村客运问题的一点思考。在重庆现处的自然社会环境下,农村客运完全依赖公交车还比较困难。所以,摩托车和面包车在农村仍有生存的空间与活力。通过三种交通工具相互配合,各尽其职,发挥自身特长实现农村客运的和谐运行。既可以带动重庆本土汽车、摩托车产业发展同时能方便村民出行,也是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当然,重庆作为国家统筹城乡改革的试验区正在积极实践。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乡差距逐渐缩小,城乡二元分割的格局会打破,新型农村将会展现,宽阔的道路,车来车往,那时摩托车和面包车不再用来载客经营,将会自觉地退出农村客运这个舞台。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一、农村“三位一体”客运模式的涵义解读 二、农村“三位一体”客运模式的合理性分析 三、“三位一体”客运模式对农村经济的拉动 四、“三位一体”客运模式推行的可能困难 五、完善“三位一体”客运模式的对策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重庆农村大多位于山区,山高坡陡,路面狭窄,道路情况复杂,部分农村居住较为分散,出行多为短途与赶集冷热路线等,公交客运车在这一方面没有太大优势,所以像长安车这种灵活性车辆就有其存在的必然。所以,将公交客运车、长安车与摩托车三大交通工具因地制宜地结合并发挥其各自作用有助于解决农民“出行难、出行贵、出行不安全”三大问题,即农村客运的“三•三模式”。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目前正在试点大力推行的公交客运车辆,存在于行政村之间短期不可替代的摩托车(包括三轮摩托车),以及适应农村出行的面包车。三者的和谐运行形成有机的统一体。所以,将公交客运车、长安车与摩托车三大交通工具因地制宜地结合并发挥其各自作用有助于解决农民“出行难、出行贵、出行不安全”三大问题。

作品摘要

针对重庆农村客运问题地提出了“三位一体”的农村客运模式。该模式对解决重庆农村客运问题不仅有着高度的合理性,还能拉动农村经济发展。从摩托车和微型客车的安全性不高、农村公共交通工具站点设置欠缺、公共交通工具的服务有待提高、政府监管力度不够四个方面剖析“三位一体”客运模式推行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改善“三位一体”客运模式的对策。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1] 程维.重庆产业在“变轻” 上半年汽车产量跃居全国第1. [ EB /OL].第一财经日报.(2010-7-19) . [2]重庆开展摩托车交通违法专项整治行动 [ EB /OL]. 华龙网-重庆晚报 .2009-10-12. [3]刘金川,禹宁静.代表建言破解农村客运“三难”[J]. 公民导刊.2010(05),33. [4]姚红云,蒙井玉,付玉元,周正.重庆山区农村客运安全评价及策略研究[J]. 公路.2010(08),133. [5]黄惠民.关于城乡客运一体化的几点思考[J]. 交通企业管理.2010(06),12.

调查方式

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以及网上资料的收集整理,相关文献的参阅。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目前国内研究现状重点放在农村公交车,以及建设“畅通重庆”中重点在于“半小时主城区”等,对于乡村公路上原有的交通工具没有合理的考虑。2007年新疆岳普湖县农村公交车缩小城乡差距,证明农村公交车实实在在地在改变着农民的生活。2008年重庆市政府下发的《关于加快农村客运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加快重庆市农村客运发展的一系列具体政策和措施。从2009年1月起,重庆市在綦江、合川、永川、梁平、黔江、九龙坡等六个区县开展农村客运发展试点,九龙坡区恒通农村客车推动农村客运发展。 重庆交通大学与重庆市公安局共同承担的2007年度重庆交通科技项目《重庆山区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评价与对策研究》着重研究山区农村公路问题。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