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促进社会公平,共建和谐城市--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新二元结构”问题调查--以上海市松江区泗泾镇为例
小类:
社会
简介:
作品通过对上海市18个区县的宏观抽样调查和上海市松江区泗泾镇典型个案的深度调研,运用社会分层和社会排斥理论的分析框架以及社会统计分析工具,对所收集的数据和信息资料进行系统分析。阐述了上海“新二元结构”问题的表现形式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剖析了“新二元结构”问题产生的本质原因,提出了缓解并逐步解决“新二元结构”问题的思路:坚持“三项原则”和推进“四项改革”,最后针对问题提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对策建议。
详细介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大中型城市中出现了“新二元结构”现象,上海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由“新二元结构”引发的问题表现尤为突出。本文通过对上海18个区县的宏观抽样问卷调查和对上海市松江区泗泾镇的典型个案的深度调研,运用社会分层和社会排斥理论的分析框架和现代统计分析工具,对所收集的数据和信息资料进行系统分析,阐述了上海“新二元结构”问题的表现形式,以及所引发的社会问题,提出了上海市“新二元结构”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制度的或非制度的社会排斥,导致外来务工人员城市融入受阻,户籍制度和文化背景、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是社会排斥的主要诱因。 解决“新二元结构”问题的基本思路:以推进公共资源供给均等化为主要内容,以加强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为重点;以促进外来务工人员社区融入为基础,以建立社会引导和利益诉求机制为保障,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上海城市发展的社会价值认同和城市社会的生活适应能力。解决“新二元结构”问题要坚持三项原则即:坚持社会引导和政策调整统一;坚持提高福利水平和增强城市实际承载能力的统一;坚持持续改善和重点突破的统一。要推进四项改革即:公共资源供给方式改革,逐步推进资源配置均等化;社会保障制度安排改革,逐步推进“综保”和“城保”并轨;社区服务体系改革,促进外来务工人员社区融入;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社会引导和利益诉求机制。

作品图片

  • 促进社会公平,共建和谐城市--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新二元结构”问题调查--以上海市松江区泗泾镇为例
  • 促进社会公平,共建和谐城市--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新二元结构”问题调查--以上海市松江区泗泾镇为例
  • 促进社会公平,共建和谐城市--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新二元结构”问题调查--以上海市松江区泗泾镇为例
  • 促进社会公平,共建和谐城市--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新二元结构”问题调查--以上海市松江区泗泾镇为例
  • 促进社会公平,共建和谐城市--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新二元结构”问题调查--以上海市松江区泗泾镇为例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目的:全面了解 “新二元结构”问题的表现形式及其所引发的社会问题并剖析问题的成因;提出缓解 “新二元结构”问题的思路、对策建议,为政府职能部门提供决策支撑。 思路:在城市化进程背景的基础上,首先对上海市各区县的宏观抽样调查,了解“新二元结构”的表现形式,接着对松江区泗泾镇进行个案解读,剖析“新二元结构”引发的社会问题;最后结合经典社会学理论分析“新二元结构”问题的成因并提出对策建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作品抓住社会热点问题,比较早的对“新二元结构”问题展开了实证性研究;运用社会分层理论、社会排斥理论作为理论分析框架,研究理论基础具有科学性;通过宏观抽样调查和个案深度解读有机结合,研究方法具有创新性和独特性;严格按照社会调查的规范操作,所获得数据和信息具有很高的信度,得到的结论具有科学性;提出了解决“新二元结构”问题的思路:坚持“三项原则”和推进“四项改革”,思路新颖,对策建议具有可操作性。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作品从社会调查中所取得的材料及最终成果,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材料;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制定缓解“新二元结构”问题的社会政策提供重要的决策支撑;提出的缓解并逐步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建议,得到了上海市松江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肯定,部分建议已被应用于政府职能部门的社会管理工作中;作品的研究成果运用到政府社区管理工作中,有助于促进外来务工人员逐步融入城市,推进上海市“和谐城市”的构建。

作品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大中型城市中出现了“新二元结构”现象,上海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外来务工人员大量流入,由此引发“新二元结构”问题尤为突出。 本文通过对上海市18个区县的宏观层面的抽样问卷调查和对上海市松江区泗泾镇典型个案的深度调研,运用社会分层、社会排斥理论和现代统计分析工具,对所收集的数据和信息资料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阐述了上海“新二元结构”问题的五大表现形式,指出了上海“新二元结构”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制度的或非制度的社会排斥,导致外来务工人员城市融入受阻。提出了解决“新二元结构”问题的基本思路以及要坚持的三项原则。 最后得出结论认为通过大力推进四项改革即:公共资源供给方式改革,逐步推进资源配置均等化;社会保障制度安排改革,逐步推进“综保”和“城保”并轨;社区服务体系改革,促进外来务工人员社区融入;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社会引导和利益诉求机制,来缓解“新二元结构”所引发的社会问题。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1.《农民工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路径分析》发表在全国劳动和社会保障中文核心期刊、全国最佳劳动保障期刊《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1年第六期。 2.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学委员会主任,南京大学中日社会福利中心主任,南京大学MSW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彭华民教授对本作品撰写的推荐信。 3.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大阪经济法科大学客座教授,中国劳动学会理事,硕士研究生导师钟仁耀教授对本作品撰写的推荐信。 4.上海市松江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本作品的推荐书。 5.上海市松江区社区建设办公室对本作品的推荐书。

参考文献

[1]郑也夫.城市社会学[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9. [2]彭华民,杨心恒.社会学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彭华民.社会排斥与社会融合——一个欧盟社会政策的分析路径[M].南京: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25. [4]郭庆,钟仁耀.上海外来常住人口本地化基本思路及条件指标研究[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9. [5]慎海雄.不可忽视另一种“二元结构”[J].《党政干部参考》,2010(08):38-39. [6]郑杭生,潘鸿雁.社会转型期农民外出务工现象的社会学视野[J].时事观察,2006(01):25-26. [7]左学金.“浅度城市化”如何破题[J].人民论坛,2010(5):66-67. [8]边燕杰.社会分层与流动——国外学者对中国研究的新进展(社会学前沿论丛)[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9.

调查方式

问卷调查(上海市18个区县和上海市松江区泗泾镇);实地考察(泗泾镇);深度访谈(泗泾镇25人次);典型个案(泗泾镇外来务工人员)。采用的调查方式还有:图片照片、书报刊物、统计报表、影视资料和文件等。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新二元结构”问题是在大中城市,特别东部沿海地区城市中逐渐暴露的一个社会问题并已经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最近在一次谈话中表示:“城乡的另一种‘二元结构’——进城务工人员和城市户籍人口之间的差距要引起重视”。 总体来说,目前对“新二元结构”问题的直接相关研究较少,但涉及外来流动人口社会分层的基础性研究还是较为丰富的。 国外关于社会流动研究的思想可上溯到索罗金(P•A•Sorokin)的《社会流动》(1927),但把社会流动与社会分层相结合,并对其做定量分析则始于布劳和邓肯(Blau&Dan-can)(1967)的《美国的职业机构》。国外在流动人口管理上呈现强烈的阶层隔离性。期中美国流动和迁徙人口的法律中保护流动和迁徙人口的受教育权是重要内容,其宪法依据是“优惠与豁免条款”和“平等保护条款”。(曹淑江,张辉,2007) 国内对社会分层研究始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陆学艺,1992;陆学艺、张厚义、张其仔,1992;李强,1993),基于布劳和邓肯的社会流动理论对我国的社会流动进行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差不多也始于80年代后期。林南利用在天津得到的调查资料所作的社会流动研究(林南,1989),可称得上是我国在这个领域研究的先驱。1988年由中国社会科学研究所主持实施的《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研究》对我国的职业评价指标、代际流动水平和社会地位的实现机制有了一个初步的把握(戴建中,1994)。该研究所1995年又组织实施了《青年职业流动与人力资源开发》调查并对社会流动现象进行了新的解释(李春玲,1997a、1997b)。 在对由于流动人口进入产生的矛盾和冲突问题上,有学者从社会资本的角度来分析(王毅杰等,2004,郭星华等(2004),刘传江等,2004),他们认为流动人口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对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积极作用,因此鼓励这种人口的流动。有学者从社会排斥角度来分析,认为户籍制度和建立在户籍制度之上的城市各种制度构成了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社会的制度性障碍(或制度排斥),学术界对此已基本形成了共识(曾旭晖(2004),(李强,2000)。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