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用现代陇东方言解读宋词
小类:
社会
简介:
王力先生在《汉语诗律学》中提到:“读上古诗歌的时候,必须先假定每字的古音是什么,然后念起来才觉得韵脚和谐。古诗词是要押韵的,用现代普通话读宋词,显得格格不入,而用古老的方言读宋词会很和谐,陇东方言就是这样一种古老的方言。
详细介绍:
王力先生在《汉语诗律学》中提到:“读上古诗歌的时候,必须先假定每字的古音是什么,然后念起来才觉得韵脚和谐。例如《诗经• 秦风》: 蒹葭采采, 白露未巳;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采”、“巳”、“涘”、“右”、“沚”,这些字在上古的主要元音一定相同(至少是相近),如果照今天的语音念起来,那简直是没有韵脚的诗了。” 困难的是,上古诗歌距今已远,读音以及声调已不可考,各家注释往往多有抵牾,难以有统一的准绳,姑且从权。 自隋陆法言《切韵》出,读书、做诗在用韵方面有了准绳,但中古汉语的读音以及声调与现代汉语特别是与普通话仍有很大的差异,譬如“模”韵字,“模”应读mú;再比如古入声字的读音实在很难确定。那么该怎样读宋词呢?下面举几首宋词来看。 (一)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曲调韵脚原本多押平声,音调较徐缓哀婉。李清照此词改押入声,变为急促凄厉,韵脚用到了“戚、息、急、识、摘、黑、滴、得”等字,属古“陌”韵字。 这里就产生一个古“陌”韵(入声字)的音值问题。 首先,用普通话来读,基本上全是平声(包括阴平和阳平),得不出“急促凄厉”的效果。 第二,“戚、息、急、识、摘、黑、滴、得”等字,用今普通话注音,则得“戚qī、息xī、急jí、识shí、摘zhāi、黑hēi、滴dī、得dé”,有五韵(“识”字的韵母为开口呼),很难想象宋词是不押韵的,或者一首词换押数韵。 现在我们用王力先生教我们的方法“读上古诗歌的时候,必须先假定每字的古音是什么”,试图读准《声声慢》。 先来读“黑”字。陈廷焯《云韶集》评李清照《声声慢》云:“黑字警。”张端义《贵耳集》称为“不许第二人押”。张端义与李清照为同时代人,张如此推许“黑”字,有理由肯定“黑”字的读音应当是hei42。 那么其它各字的读音就要和黑字押同韵,即ei韵,入声(调值为□42)。 再来读“陌”韵的“陌”字。古“陌”韵的字在宋代大约全部读为ei韵,入声(调值为□42)。 最后读“戚、息、急”等字。 戚 《说文解字》注:“戚,戉也,仓历切。”以此反切音来推断,“戚”的古音是c声母,韵母为开口呼(不是现代汉语普通话的齐齿呼),切出来是尖音,读音效果与ei韵字几乎一致,符合王力先生主张的“主要元音相同(至少是相近)” 的要求。 息 《说文解字》注:“息,喘也,相即切。”(相,省视也,息良切,与“息”互注) 急 《说文解字》注:“急,也,切。” 至此,李清照这首《声声慢》韵脚用字的模拟读音应该如下: 戚cei42、息sei42、急zei42、识shei42、摘zei42、黑hei42、滴dei42、得dei42。 (二)六丑 〔周邦彦〕 正单衣试酒,怅客里、光阴虚掷。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一去无迹。为问花何在?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钗钿坠处遗香泽,乱点桃蹊,轻翻柳陌。多情为谁追惜?但蜂媒蝶使,时叩窗槅。 东园岑寂,渐蒙笼暗碧。静绕珍丛底,成叹息。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残英小,强簪巾帻,终不似、一朵钗头颤袅,向人欹侧。漂流处,莫趁潮汐。恐断红、尚有相思字,何由见得? 如若我们按照陇东方言来读这首词,就会非常合辙而和谐,特别是下面这几个字: 国ɡui42、泽zei42、陌mei42、槅ɡei42、侧cei42、得dei42。 需要说明的是,国、虢、惑、获等字,在陇东方言中,至今仍读ei韵,特别是陕西“虢镇”,当地人读ɡui31 zhen55。 (三)其它词作 苏幕遮〔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该词中的“外”字读如wèi。 蝶恋花〔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该词在当时上下阕押韵是一致的,显然上阕押ei韵,下阕押(u)ei韵。 蝶恋花〔晏几道〕 醉别西楼梦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 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 该词读法同上。 思远人〔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该词当押ei韵。 忆少年〔晁补之〕 无穷官柳,无情画舸,无根行客。南山尚相送,只高城人隔。 罨画园林溪绀碧,重算来、尽成陈迹。刘郎鬓如此,况桃花颜色! 该词亦押ei韵,否则“迹”字不合辄,“碧”字也不合辄(此处称为“暗韵”)。 瑞鹤仙〔周邦彦〕 悄郊原带郭,行路永,客去车尘漠漠。斜阳映山落,敛余红犹恋,孤城阑角。凌波步弱,过短亭、何用素约。有流莺劝我,重解绣鞍,缓引春酌。 不记归时早暮,上马谁扶,醒眠朱阁。惊飙动幕,扶残醉,绕红药。叹西园已是花深无地,东风何事又恶?任流光过却,犹喜洞天自乐。 该词押uo、ue韵(相近),“漠”押uo韵,“角” 押ue韵,“阁”押uo韵,“药”押ue韵,“恶”押uo韵,“乐”押uo韵。 兰陵王〔周邦彦〕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该词类《六丑》,不再赘述。 谒金门〔陈克〕 愁脉脉,目断江南江北。烟树重重芳信隔,小楼山几尺。 细草孤云斜日,一向弄晴天色。帘外落花飞不得,东风无气力。 读该词若将“脉脉”读如mèimèi,顿感通篇合辙,韵味无穷。 满江红〔赵鼎〕 惨结秋阴,西风送、霏霏雨湿。凄望眼、征鸿几字,暮投沙碛。试问乡关何处是,水云浩荡迷南北。但一抹、寒青有无中,遥山色。 天涯路,江上客。肠欲断,头应白。空搔首兴叹,暮年离拆。须信道消忧除是酒,奈酒行有尽情无极。便挽取、长江入尊罍,浇胸臆。 读该词,关键是“白”、“拆”两字,若读ei韵,从押韵的角度讲,这二字是“词眼”。 淡黄柳〔姜夔〕 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宅。 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以上举了那样多的例子,相信这首词要读得合辙,须押何韵,读者自明。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目的:一是介绍陇东方言与古音古韵的关系,二是分析宋代语音在宋词中的表现。 基本思路:古诗词是要押韵的,用现代普通话读宋词,显得格格不入,而用古老的方言读宋词会很和谐,陇东方言就是这样一种古老的方言。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本作品从文学、历史学、音韵学、方言学等领域进行了全方位的科学论证,资料翔实,论证严密,观点新颖,结论可靠,澄清了千古悬疑,统一了视听,揭示了古陇东方言与古汉语的产生及演变的内在联系,在古汉语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本作品的独特之处在于作者从宋词的代表作出发,发掘出了几个典型的古入声字,从音韵学的角度进行了剖析论证,得出了不同于前人的见解,将宋词的韵味发挥得淋漓尽致。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实际应用价值在于:将古韵的读音效果与陇东方言联系起来,引入大、中学语文课堂,可以提高学习者的普通话水平和准确理解古典文学作品中的读音,也可以使其它地区的人们了解陇东方言。 现实指导意义在于可以帮助青年读者掌握宋词的韵律,举一反三,可以较好地欣赏古诗和古词及古曲。

作品摘要

王力先生在《汉语诗律学》中提到:“读上古诗歌的时候,必须先假定每字的古音是什么,然后念起来才觉得韵脚和谐。” 下面举李清照的《声声慢》为例。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曲调韵脚原本多押平声,音调较徐缓哀婉。李清照此词改押入声,变为急促凄厉,韵脚用到了“戚、息、急、识、摘、黑、滴、得”等字,属古“陌”韵字。 用普通话来读,基本上全是平声(包括阴平和阳平),得不出“急促凄厉”的效果。 第二,“戚、息、急、识、摘、黑、滴、得”等字,用今普通话注音,则得“戚qī、息xī、急ji识shí、摘zhāi、黑hēi、滴dī、得dé”,有五韵(“识”字的韵母为开口呼),很难想象宋词是不押韵的,或者一首词换押数韵。 古“陌”韵的字在宋代大约全部读为ei韵,入声(调值为mei42)。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1]要学棣. 宁县方言与《水浒》平凉医专学报,2009年 [2]要学棣. 《诗经》中的陇东方言平凉医专学报,2008 年

调查方式

走访、人员介绍、个别交谈、亲临实践、会议、书报刊物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1.本课题是个冷门课题,尚属新兴领域,确信国外无同类研究。 2.国内同类研究据报道,甘肃庆阳曾于2006年举办过“先周历史文化论坛”全国学术研讨会,涉及陇东方言研究的论文有几篇,其它有关陇东方言的研究就集中在平凉医专,发表在《平凉医专学报》的相关文章计有: [1]宁县方言与《水浒》 [2]陇东方言本字考 [3]用陇东方言解读宋词 [4]《诗经》中的陇东方言 [5]明清小说中的陇东方言特点 [6]中古汉语声调初探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