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关于城市混合式社区成员互动的实证研究--以雁塔区崇德坊社区为例
小类:
社会
简介:
该作品是西北大学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的成果,也是陕西省行政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的一个层面。该作品作为集体性成果,其作者均为西北大学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与该项目同名的作品曾在《陕西社会科学论丛》2011年第1期发表,并被转载,同时获得陕西省写作学会2010年年度优秀论文二等奖;参赛作品《城市混合式社区成员互动研究——以西安市雁塔区某社区为例》定于2011年4月发表于《决策与信息》第4期。
详细介绍:
社区作为城市基层社会的一种组织形式,在城市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研究基于对西安市雁塔区某社区进行的问卷调查、个案访谈,以及笔者此前的调查研究了解到的这一社区内的成员互动方面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发现该社区成员间的互动相对不足,社区成员的信任度有待提升,社区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了相当一部分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我们运用社会学、行政管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试图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并由此推广到西安市乃至西部各大城市的其他混合式社区,从而为构建和谐社区、和谐社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作品图片

  • 关于城市混合式社区成员互动的实证研究--以雁塔区崇德坊社区为例
  • 关于城市混合式社区成员互动的实证研究--以雁塔区崇德坊社区为例
  • 关于城市混合式社区成员互动的实证研究--以雁塔区崇德坊社区为例
  • 关于城市混合式社区成员互动的实证研究--以雁塔区崇德坊社区为例
  • 关于城市混合式社区成员互动的实证研究--以雁塔区崇德坊社区为例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思路:本作品基于民政部2008年“努力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的口号,以西安市雁塔区崇德坊社区大规模调研获取的数据、访谈资料为基础,通过对数据、资料的分析,找出该社区成员互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如何增进社区成员间互动的基本方向和措施。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增进该社区成员之间的互动,为西安市其他社区及西部其他城市的社区提供一定借鉴。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首先,作品的科学性体现在采用大量的科学研究方法及实证研究的客观性上,本研究通过对该社区居民进行大量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获取详实的材料,从个别到一般,了解该社区居民互动中存在的问题。其次,作品的先进性在于研究对象的选择上,通过对社区的研究,了解其发展及其特点,因地制宜地进行改革和建设。同时,西北地区关于此类问题研究尚少。最后,作品独特之处在于从社会学、行政管理学、心理学等学科视角对相关问题进行探究。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现实上,构建和谐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本研究从定量分析的角度,探讨影响社区居民信任度和互动状况的因素,从而进一步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加强城市社区居民之间的互动与信任程度,满足人们的“交往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进而达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理论上,在居民互动过程中,努力构建“学习型社区”,丰富西北地区关于城市混合式社区成员互动的相关问题研究,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作品摘要

社区作为城市基层社会的一种组织形式,在城市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研究基于对西安市雁塔区某社区进行的问卷调查、个案访谈,以及笔者此前的调查研究了解到的这一社区内的成员互动方面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发现该社区成员间的互动相对不足,社区成员的信任度有待提升,社区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了相当一部分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我们运用社会学、行政管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试图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并由此推广到西安市乃至西部各大城市的其他混合式社区,从而为构建和谐社区、和谐社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申报课题“关于城市混合式社区成员互动的实证研究——以雁塔区崇德坊社区为例”被列为2010年西北大学校级大学生创新性实践项目,同时该项目还获得了陕西省教育厅行政管理特色专业建设基金资助。此外,与此项目同名的调研报告《关于城市混合式社区的成员互动的实证研究——以雁塔区崇德坊社区为例》刊载于《陕西社会科学论丛》2011年第1期,并被陕西省写作学会评为2010年年度优秀论文二等奖,同时,此文被国家一级期刊《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1年第7期收录。参赛作品《城市混合式社区成员互动问题研究——以西安市雁塔区某社区为例》定于2011年4月刊载于《决策与信息》第4期。

参考文献

龙源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等。

调查方式

走访、问卷、现场采访、个别交谈、会议、图片、照片、书报刊物、文件、自发。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社区作为城市基层社会的一种组织形式和城市居民的生活单元,在城市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此同时,社区内的人际关系一直以来也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视角研究了这一问题,在理论和实证研究方面积累了丰富资料。 在国外,在齐美尔、沃思等人看来,城市人口大量集中、高密度和高异质性是“城市病”的根源,城市化及都市生活正在使社区趋于解体,城市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认同感日渐淡漠,传统意义上的充满温情的社区在城市中已经不复存在。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从需要层次论出发指出,当人们的居住条件得到了基本的满足之后,人们对居住的环境必然会提出更高的社交需求和认同感。这时候人们不但需要温暖的家,更需要邻里间的情感交往。 在国内的学者中,王思斌认为“人们对经济利益的要求、社会流动的加剧和私人领域的强化都给社区建设带来严重的挑战”。 张玲莉、刘永成、韩剑英从传统家族关系、邻里关系的角度论述了现代邻里关系的淡漠、精神层面存在的情感危机,并旨在从社会物质生活变化的角度寻找问题的原因。综上所述,这些国内外学者都看到了社区邻里互动趋于冷淡的问题以及改善这一现状的必要性。 但是,这些研究大都仅从社会学的角度对问题进行了分析,而较少从心理学、社会学、行政管理学等多个学科角度对导致问题的因素以及增进社区居民互动和信任度的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同时,在我国西北地区,关于城市社区居民互动问题的研究尚少。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